大数据中的第三方数据(1):运营商数据解析

我们接下来会和大家聊聊大数据领域存在的一些第三方数据。最近,又有一些公司开始售卖运营商相关的数据服务。今天我们简单叙述一下一种典型的以运营商大数据为基础的营销服务。

从原理说,任何设备要上网都必须连接相应的运营商网络,这样运营商就可以在它那一侧监听用户的网络访问行为。这些行为记录就构成了运营商大数据的基础,从这些行为记录中确实可以分析出很多有价值的用户画像。但是近年来随着类似HTTPS这样加密传输协议的普及,在运营商侧能够通过明文传输协议获取的数据越来越有限,比如运营商只能识别你在访问某个网站,但是无法分辨你浏览了网站里面具体哪个内容。就目前来说这些大数据一般包括:1)浏览过某些“网站”或者某些“APP”的人群;2)搜索过某些“关键词”的人群;3)拨打或者接听过某些电话的“通话”人群。

这样的数据因为包含了真实的用户行为记录,数据本身是有挖掘价值的。我们在2014年和运营商有过合作,那时还基本处于PC互联网时代,运营商提供的是以ADSL设备为基本单位的PC端网络访问日志。我们通过自己编写的建模代码,上传到运营商提供的大数据管理平台,获得以IP为中心的模型结果数据,然后基于IP进行程序化广告的定向投放。当时这种模式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因为大部分IP地址是动态的,无法定位到具体的人或者家庭;第二方面IP能够通过广告触达的损耗也比较大。所以,经过测试,这些数据产生的价值没有办法覆盖数据获取的成本。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运营商大数据就围绕移动设备为中心,可以识别出每个移动设备(主要是手机)的行为特征。移动设备和“人”之间存在着强关联关系,并且绝大部分移动设备是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的方式直接触达的。和PC时代相比,运营商移动大数据的价值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相关的法律风险也在提升。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相关数据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落地,对企业来说直接的数据交易已经无法作为一种安全合规的数据获取方式。运营商侧自然也不敢直接把建模后的结果(手机识别码或者手机号)输出给广告主。为了规避风险,目前这种服务一般是提供一个外呼服务平台,通过拨打加密电话的方式,使得广告主在不直接获得明文号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外呼平台和潜在客户进行电话沟通。具体的操作过程是:1)广告主按照上述三种类型提供需要的人群需求;2)运营商侧对业务进行审核;3)审核通过后运营商侧根据人群需求进行建模(实际上就是一个简单条件匹配查询),将模型结果输出到外呼服务平台上;4)广告主登录平台,通过平台逐个进行外呼,通过电销方式将这些潜在线索转化为真正的线索。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打着运营商大数据旗号的营销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比较原始暴力的推广方式,在数据授权、强制外呼等环节上都存在着明显的灰色区域。同时这种方式也只适合一些销售线索导向非常强烈的行业,这些行业一般客户特征非常明显,客单价较高,比如像家装房产、医疗美容、招商加盟等。广告主在尝试时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业务是否适合暴力电销的方式,并注意尽可能规避法律风险。同时因为数据成本较高,广告主一定要建立自己的CDP系统来全程管理和跟踪线索数据,从而增加转化率,降低最终的有效线索成本。